印度严重电力短缺危机,北部各州每天停电14个小时,制造业复苏遇阻!

印度严重电力短缺危机,北部各州每天停电14个小时,制造业复苏遇阻!

印度电力危机:煤炭短缺引发全国性“电荒”

燃煤库存告急,多地出现长时间停电

印度在经历第二波新冠疫情后,经济逐步复苏带动电力需求激增,但能源危机随之浮现。该国70%的电力依赖燃煤发电,如今煤炭库存紧缺,导致多地陷入“电荒”。目前,135座主要燃煤电厂中,五分之三库存仅可维持3天运行,超过半数电厂的煤炭库存不足2天。

中央电力局(CEA)数据显示,全印发电厂煤炭库存平均仅能维持4天,远低于建议的14天储备量。这是自2016年以来最严重的电力短缺危机。北方各州每日停电时间长达14小时,十月初电力缺口达7.5亿千瓦时。目前北方邦已有14座电厂因缺煤关闭,影响电力输出共计4520兆瓦。

供需失衡与进口受限加剧燃煤困境

尽管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电力生产和消费国、第四大煤炭储量国,却仍面临“无煤可用”的窘境。电力需求在今年7月和8月同比分别增长10%和18%,超出了雨季传统低谷期的预期。

印度煤炭部将此次短缺归咎于频繁降雨影响开采和运输,然而美国媒体报道指出,今年降雨量与往年持平,真正原因在于进口煤炭大幅减少。7月至8月印度煤炭进口同比下降45%,其中7月仅进口210万吨,为2015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。

进口煤价格飙升压缩采购空间

印度虽有丰富煤炭储量,但国产动力煤热值偏低,发热量低于4800卡的占70%以上,因此需大量进口补充。过去每年从印度尼西亚、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地进口约3亿至4亿吨煤炭。

但截至9月,全球煤价大幅上涨。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煤炭价格同比上涨逾两倍,印尼煤炭每吨从3月的60美元涨至9月的200美元。高昂价格抑制了印度企业进口意愿,塔塔电力公司也因此停止多个地区电力供应。

体制问题限制国内产能提升

印度煤炭产业存在国有垄断、土地私有化障碍及环境审批繁琐等问题,严重限制产能释放。即便政府有意增加本土供应,也难以快速弥补缺口。若局势恶化,政府可能削减对高能耗工业和居民用电的供电。